從自從 2021/05 開始買入第一個 NFT 後,就開始試著探索及了解 NFT 的各種可能性。在 2021 年底開始越來越多項目出現,越來越多代肝白單、賣邀請或是賣白單的服務。
甚至最後出現 “白單擔保平台” ,
有一種當年 2017 年 ICO 狂潮泡沫爆掉前的即視感。
前言
近期整體加密貨幣市場下跌,NFT 市場也連帶跟著下墜,
許多 NFT 地板價仍不斷下探。
下跌原因大致可以歸類有:
- 項目方需要套現 NFT
- 持有者想出清 NFT,增加資產流動性
- 想進場的人還在等更便宜的 ETH
項目內有越多沒信仰的人,
就越容易互相踩踏,價格崩落更加迅速。
市場開始冷卻、投資者開始冷靜
大家開始反思 NFT 的意義並使用各種方法來歸類 NFT。
回歸本質,個人覺得 NFT 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 藝術、收藏品
- 賦能型
- 垃圾
第一類:藝術、收藏品
發行者通常會是有名的藝術家、創作者,或是未來有潛力的新星。
持有者主要在乎是否擁有,而不太會在乎短期的價格波動。
這一類的 NFT 有個特點:
很吃發行者的名氣或是作品風格是否受到市場青睞。
一旦持有者間共識強大,就會很少人 list 且地板價容易很高。
但流動性通常也不太好。
若要投資此類的 NFT,最好拿很閒的錢來投資,避免資產流動性不佳。
第二類:賦能型
持有者主要在乎的是背後所帶來的利益,
當利益滿足或是不需/無法使用時就會賣掉套現。
會員證、可以獲得空投、粉絲取向或是資產憑證……等,都可以歸於此類。
若想投資此類的 NFT,請確定真的可能對自身有幫助。
加入後,盡可能的參與社群並享受及監督它。
但這類 NFT 通常會有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短期內,可能會有很多同性質的社團成立。
人們因為 FOMO 情緒而加入每個社團,最後發覺在哪都看到一樣的人。
近期和一個大老喝茶聊天時,他就說前陣子他不小心過於 FOMO 買了許多 alpha 社群。結果當他冷靜時發現不同 alpha 群的成員重疊度相當高,這就沒起到他預期的加乘效果。
他甚至發現在前幾輪牛市所參與的社群本身就很多 alpha 且討論的時間點還更早。於是他開始出清一些 alpha NFT,僅留下比較有料或是核心的 alpha 社群。
同時我們也討論到 “幣圈還不到看基本面的時候且 alpha 只有牛市才有,熊市時沒什麼 alpha” 的話題。但這部分就扯太遠了,暫不討論。
第三類:垃圾
通常這一類大概就是項目方 rug 或是最後運營不下去,同時也無人接手進而導致項目死亡的狀況。
沒什麼好討論的,最大的價值應該就是留做投資路上的紀念品。
目前 NFT 市場處於熊市,此時很適合檢視自己手上的標的並分類。
沒信仰或被卡流動性的話,就賣掉吧。
流動性為王
唯有具有流動性,才有辦法在遇到投資機會時有機會參與或加碼。
祝各位投資順利
本篇主要紀錄過去將近一年漫遊的 NFT 世界的心得總結。 可能還會隨著想到一些值得寫的東西,再增補、修改。
本文原刊於 https://medium.com/@ocean.taotie/2022-03-05-漫遊nft-ed7b5e37631b
本文僅作為個人紀錄看法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任何投資均有風險。投資人應對自身任何投資行為及結果負責。
by 幣海潮聲-Oc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