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中文為 首次代幣發行,也可稱為 區塊鏈眾籌。
2017 年,我進入幣圈。那時候才開始認真去了解什麼是 加密貨幣。
初入幣圈時,整天都在想如何用更多的 GPU 顯示卡 挖到更多的 ETH 以太幣。
後來發現了財富密碼 ICO。
現今的 NFT 之怪現狀對比以往的 ICO 亂象……
ICO 機制
ICO 的整體過程類似於股市中的 IPO,只是籌資媒介為 ETH 以太幣。
整體 ICO 運作過程大概為:
- 項目方想籌資來做一些事情,但不走傳統金融 IPO 的方式。
而是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來發行項目代幣 (在部分項目中,可視為股份)。 - 投資人若想要獲得該團隊項目的代幣,就需要將 ETH 與智能合約作互動。
- 最終投資人會依照實際投入 ETH 總額與智能合約設定好的兌換公式得到相對應數量的代幣。
而項目方會獲得 ETH。
ICO 是財富密碼?
ICO 狂潮初期
當年 ICO 狂潮初期,項目方代幣在 ICO 完上加密貨幣交易所後,通常開盤就有不錯的報酬。
逐漸地,越來越多人看到 ICO 所帶來的超額利潤,開始湧入。
接著 ICO 的份額開始不夠滿足眾多的投資人,沒搶到 ICO 的投資人轉向在代幣上交易所時購買。
而這樣的情形更進一步推升開盤漲幅,使得有參與 ICO 的人獲得更多的超額報酬。
而此景更推升整體 ICO 市場的 FOMO 情緒。
ICO 狂潮中期
或許是市場太過於混亂,造成整體 ICO 項目的品質參差不齊。
因此開始有些項目邀請 大佬/KOL 進行背書或成為代言人,藉此增加可信度以及宣傳效果。
最後有些大老乾脆直接自己開項目。
當投資人看到大老及 KOL 站台時,情緒更加興奮並認為該項目非投不可。
當時甚至出現 “拿到 ICO 份額的人在幣還沒上交易所時,轉手賣就有機會獲得十倍以上的報酬” 的狀況。
ICO 狂潮晚期
市場越來越混亂,每個項目願景都吹得比天高,都想成為以太坊殺手或是要改善某個產業的痛點。
最後開始有項目連白皮書都不寫、沒有規劃 Road Map、甚至名字亂取就 ICO。
但當時幣圈已經過於 FOMO、無法冷靜,人們都是先投再說。
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幣圈迎來熊市。
ICO 狂潮之怪現象
當時 ICO 狂潮之中造就了許多新興產業:
- 有因為中國人被禁止投 ICO 而產生的代投行業
- 有號稱自己可以洞悉 ICO 價值的投資機構
- 有宣稱可以拿到比 ICO 更早期的天使輪份額的掮客
- 有宣稱可以在幣開盤就一秒買進並依照指標給予賣出建議的監測工具……。
最終大概上述這些服務商、項目方以及少數提早抽身的精明投資者有賺到錢。
誰笑了? 誰哭了?
沒有人在乎。
無情的市場、帶血的籌碼。
其實都是貪婪造成的。
現今狀況
對比 2021 年的動物幣、GameFi、DeFi 2.0之亂以及 NFT 熱潮,此景如當時,皆不勝唏噓。
很多人說 NFT 跟前面那幾類無法比,因為 NFT 使得加密貨幣更加的出圈且更具有社群凝聚力。
OK!我認同!
但當時我在周遭朋友討論 GameFi 問題的時候,也是有人跟我說 GameFi 和其他的東西不一樣。
同時,我想也不是所有的 NFT 項目都和其他的東西不一樣。
回首整個 2021 年的 NFT 項目:
- 有多少項目已經 rug 或是至今都無所作為?
- 有多少項目的藝術家或是設計師都只是來圈一波錢?
- 有多少項目打著 DAO 的名義,但金流不明且沒有社群多簽錢包?
- 有多少項目號稱要進軍元宇宙,但最後給了什麼鳥樣的 3D 模組?
- 有多少項目說會給你實質回饋或具體優惠,但最終都不如預期?
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多數人在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時,
都會詳盡研究後才做決策。
但為何入了 NFT 市場,
卻不是如此?
有人說投 ICO 和 NFT 項目就是給一般群眾有著當早期天使投資人的機會。
但這也意味著這些項目有很多最終都會熬不過黎明前的黑暗。就算熬得過,拿得住嗎?
不是所有 NFT 項目都是來圈錢
在眾多垃圾中,依舊有黃金
有具有藝術價值的、強大社群力、項目方很努力在持續創造價值的或是某俱樂部的會員證……等等。
如何找到這些黃金? 只能仰賴自己的慧眼辨明以及與朋友互通有無、討論。
畢竟每天發出的項目太多,一個人的時間以及銀彈卻是有限的。
假如真的看不懂,那也不要硬投。
天大、地大、活著最大。
NFT 流動性真的很差。
好的 NFT 項目,大家都鑽石手。那地板價可能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
爛的 NFT 項目,大家自然不會想買。
而多數的 NFT 項目,若沒在解盲前或是剛開盒的時候賣掉,那之後或許就很難賣。
因為市場焦點就可能不在這項目身上。
近期的短熊,個人覺得是 NFT 項目方砸出來的。
如同當年 ICO 造成以太籌碼分布過於混亂,主力難拉盤。
部分項目方在滿意的價格將賺到的 ETH 套現。
主力也配合繼續往下砸,目的是要逼出其他的項目方交出手中的 ETH 籌碼。
不知道此次的短熊是否會繼續延長?
畢竟 NFT 真的令加密貨幣出圈,吸引了更多場外人以及機構的目光。
這也代表有機會場外的資金會持續流入並達到價格支撐的效果。
但如 2018 年熊市一般的話,那祈禱最終各位手中的 NFT 可以活到最後。
P.S. 2017年,個人投了諸多 ICO 項目,最終陣亡率達 90% 以上。
活下來的只有一個波卡,還有另外一個代理投資項目。
本文原刊於 https://medium.com/@ocean.taotie/2022-02-28-遙想當年ico-19322f9a8eb6
本文僅作為個人紀錄看法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任何投資均有風險。投資人應對自身任何投資行為及結果負責。
by 幣海潮聲-Ocean